白米甕砲台/石某

2007101306:58

台閩地區國家三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基隆市中山區大白里光華路三十七號巷底

創建年代:清光緒年間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西岸高地

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

共扼住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

可能早在三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及荷蘭佔據時期即曾置砲台

故白米甕砲台又有「荷蘭城砲台」之稱

白米甕砲台的創建年代在清光緒年間

中法戰爭時,曾被法軍登陸佔領

今日所見之形貌,則為日據時期由日軍就其址改建而成

砲台呈長形平面,一字排開面對外海

大致可區分為砲盤區,指揮所及觀測台三個部份

砲盤區共備有四尊砲,每個砲座直徑約 十五公尺

為堅實的鐵水泥所築造,惟目前已無大砲在此

只見四座砲座和子牆的遺跡

其後方設有斜玻道可通往下面的貯彈庫

而指揮所及觀測台則分置於左右兩側的山丘上

左側的指揮所已改建,右側的觀測台則可由涼亭旁的石階拾級而上

視野遼闊,可充分欣賞基隆港內外全景及海天一色的景致

 白米甕砲台經過日據時期的改建

設計觀念及設施配置方面是較先進的作法

且用材及施工亦頗為精良,雖歷經多年滄桑

但格局仍然保持完整,更顯珍貴

白米甕砲台一字排開的配置

由左而右為指揮所、四個砲座、觀測台等並列面對海上

為台灣現存砲台中唯一的形制

基隆港是一外闊內窄之漏斗形港灣

僅位於漏斗底部的二砂灣砲台

需防衛內港及市區

白米甕砲台純屬制海砲台

故其指揮所、四座主砲台及觀測所

均採向海面一字排開的設計

是有其道理的

白米甕砲台的主要任務是直接以火力摧毀敵船於港外

一字排開的方式可發揮最大的攻擊砲火

達成「制海砲台」的目的

白米甕砲台地形上依恃在兩座小山丘間

可阻擋來自側邊的攻擊

兩旁的高地提供了絕佳視野

成為指揮所與觀測台的最佳選擇

白米甕砲台已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