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日記APP
|
免費申請
|
登入
夢人文版圖/石某
歡迎光臨我的部落格
部落格
相簿
百寶箱
書籤
留言板
目前分類:「
民間藝術
」的相關文章
瀏覽方式:
摘要列表
|
標題列表
14世紀廣口壺/石某
2006
04
22
12:15
我國陶器的發展,至近代為止,少說也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從歷代遺存下來的作品來看,可說是我中華民族歷代祖先運用智慧、辛苦耕耘所創造的成果。它的發展,並沒有因為瓷器的出現,而停滯了發展腳步,相反的它與瓷器並肩發展了十餘個世紀,並相互影響,創造了中華陶瓷文化大國的榮譽!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12世紀長頸壺/石某
2006
04
22
12:14
﹝陶治圖說﹞記載清初官窯造器時說『:畫者學畫不學染,染者學染不學畫,所以依其手,不分其心也。畫者染者分類聚一室,以成劃一之功。至如邊線青框,出旋胚之手,識款書記歸落款之功。』可見其分工之細,所以看清代官窯的真偽,還是要靠好眼力,非得在博物館中將標準器一看再看,將拉線、用筆、切足、釉彩、造型等等各項,一一找出要領,要熟得像會識路一樣,稍有不對,一望便知才行。因為後代仿古,最多仿的其中一項兩項,任何一個窯廠要想仿的跟真官窯一樣,除非唐英再世,而窯工復活,否則是真不可能的事。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玉壺春/石某
2006
04
22
12:12
所謂玉壺春者,口撇、腰細、體豐。世界上最美的玉壺春,產自宋代定窯,其曲線柔和,端莊腰肢纖細,不高不低,恰如其份勾出豐體的弧度,一分也不能增減。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自然釉甕/石某
2006
04
22
12:11
銘唐永三年,從商代到漢初,這一千六百多年間,陶瓷所經歷的過程已是相當久遠,而進展卻相當緩慢,西周時代,早期青瓷的發展,開始受到普遍的注意,不管是質量都比商時期好,在西周文化遺址裡,出土常見的器型,除了商末的圈足盤、雙耳罐、圓底尊和小口甕之外,更多的形製也相繼發現。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四耳大般若甕/石某
2006
04
22
12:09
想要了解陶瓷,除了多看、多學、多問、多閱讀,在各種陶瓷的演進過程中,總有一個脈絡可循,加以精深廣博研究,自然擁有這一門學問,陶瓷融合了生活習俗、造型美感、釉料運用種種內容,其學問之廣博是可想而知的,陶瓷是中國美術史上燦炫的一頁,且是中國文化被外邦大量模仿為最的一種。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執壺青花瓷/石某
2006
04
22
12:07
這個執壺是大明正德官窯的製品,其最主要的特色,在於造型。除了自成化以來的各式造型都有燒造外,又大量仿燒了不少銅器造型,其中以各式供器為多,最常見的有花瓢、爐、敦等等。不僅如此,正德朝也創作了不少文具用品官窯器,如筆洗、筆山、硯台等等。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古代陶罐/石某
2006
04
22
12:06
在中國陶瓷史上,正式有官窯落款國號和年號的,由明初永樂開始,縱然官窯名稱的出現,自北宋末期就有,但是南北宋與元代的官窯,斷斷續續零落沒有一個約制。明代官窯廠,設在景德鎮的珠山,永樂年代是明朝國力最強的時候,各種工藝作品,也在這時候發展出明代的自我風格,在此特別提出,今天我們所指的官款,除了印有國號和年號之外,是沒有其他文字的。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布袋人生/石某
2006
04
22
12:03
在台灣那麼多的地方戲曲中,我想布袋戲是比較為人熟悉的。不管印象如何,那種來自兒時記趣的歡樂時光,對布袋戲的熱愛,隨著野臺金光戲的變遷,一樣金光閃閃呢。雖然布袋戲幾經變革,傳統模樣稍有遜色,但是就像『聖石傳說』一般,不也創出另一番國際格局。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武生/石某
2006
04
22
12:01
生是最常見的男性,從幼到老都有,幼為花童,青年為文生或武生,中年以鬚為徵,謂鬚文。年紀稍長,鬚則黑白相間,謂摻文。鬚全白者,謂春公。老的走不動的,謂白闊。這些角色,除造型有差異外,在舉止口腔口白也都有區隔,以詮釋其身分。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文生/石某
2006
04
22
12:00
這是最常見的男性,從幼到老都有,幼為花童,青年為文生或武生,中年以鬚為徵,謂鬚文。年紀稍長,鬚則黑白相間,謂摻文。鬚全白者,謂春公。老的走不動的,謂白闊。這些角色,除造型有差異外,在舉止口腔口白也都有區隔,以詮釋其身分。 ...
繼續閱讀»
分類:
民間藝術
/
留言(0)
上一頁
«1
4
5
6
7
8
下一頁